有戒友说:为什么有些人吃喝嫖赌还能活到100岁,有些人生活健康规律却生了大病或遭遇车祸等,难道健康规律的生活比不上那些吃喝嫖赌的吗,我们的寿命不是自己能安排的吗?
是的,以前我也看过一段话,说:林彪不抽烟不喝酒,只活了63岁......邓大人又抽烟又喝酒,活到了93岁;张学良吃喝嫖赌全占,活到了103岁?
这些问题其实本身就比较粗糙,我们的寿命可以自己安排,但不全由自己决定。
从前上学时我也对一些乱七八糟的科目发过牢骚,这个学了有什么用,那个学了又用不到,不就图个考试?就拿数学来讲,学了些什么函数、几何、概率之类的以后有什么用,生活中买菜算账不也顶多用个加减乘除?
后来才发现,很多东西还是用得到的,万事相通。例如,概率思维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很好的认知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。
很多问题用概率来看就是一目了然,你说男人长得高还是女人长得高?确实有很多女人长得比男人还高,可如果从人群里随机挑10个男的和10个女的,哪一组的平均身高更可能见长呢?
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像前面说的,确实有人可能吃喝嫖赌还活到100岁,可这样的人很稀有,也许1000个当中才会有那么一两个,剩下的999个都是不怎么健康长寿的。相反,生活规律的人也有可能是短寿的,但这并不是错误,而应该叫误差!
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是什么?
简单来说:错误是指那些能够被人们主观掌控和纠正的问题部分,而误差是指在人们可控的问题部分之外所发生的意外不定性因素。
例如,两个运动员同时并列冲向终点,成绩刚好都是9.99秒。他们真的是同时达线的吗?严格来说肯定不是的,因为在0.09秒之下还可以再分为若干个时间点,可能前者比后者快了0.00...1秒也说不定。但相对于人类的运动限度而言,去追求那种极端的毫厘之差也是无意义的。
在这里,如果前者跑了9.98s,后者跑了9.99s,我们说他俩一样快那就明显是错误的。而如果前者实际是跑了9.991s,后者跑了9.992s,那我们说他俩跑的一样快?这就不算是错误了,而应归类于误差。因为这千分之一的秒差是无法合理的证明究竟谁比谁更快的,所以也是无计较意义的!
道理看起来简单吧,不过,生活中还真有很多人倾向于夸大“误差”而掩盖“错误”。隔壁老王第一次买彩票就中了100万,这让他觉得买彩票中奖实在太容易了,发现了生财之道。结果就继续买买买,最终等他把中奖的100万又全部拿去买了彩票,也没再换回一毛钱。
关于为什么人们喜欢夸大和相信误差?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些心理效应,你想,越是误差现象,肯定也越特殊,而这种强烈的反差感就必然会激起人们的好奇心。倘若每个生活规律的人也都健康长寿,那人们顶多也就觉得这合情合理。可现在恰恰就有个例因意外病症而医治无效,那这在周围人看来,会不会说:你看看那个人,平时那么注意身体保养,还这么短寿?看来说生活规律可以长寿也都是不靠谱的,我们继续该吃了吃,该放纵了放纵......
反差感会激发人们的感性心理,而较强的感性又会阻碍你的理性思考。
人们总喜欢盯着那些稀有、不常见的新鲜事,类似于猎奇、八卦,今天谁出轨了,明天谁嫖娼被抓?接着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。但其实大家可能只是看到和放大了极个别有事的情况,但对大部分相安无事的则漠不关心。
现在假如说,你从当下开始戒色,那么5年后出现阳痿的概率是十分之一;但如果你继续放纵,那么5年后出现阳痿的概率则可能是十分之九。没错,即使你继续放纵,5年后也还是有一定的概率可能金枪不倒,但你想自信的赌一把吗?
反过来说,有些问题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严重。例如,很多戒友会问我自己长期手淫是否会影响生育?没错,频繁的手淫确实可能影响生育,比如造成si精、弱精、不液化现象以及其它的生育障碍问题等,但这种概率真的非常低。通常来说,只要可以正常排精,即便精液质量不高也仍是可以受孕的,况且精液质量问题通常也是可以随着控制手淫而恢复的,再不济现在也有试管技术等。
所以,大家也完全不要太杞人忧天,更不必因此影响自己对于戒色恢复的信心。
在戒色中,正反个例都会有的,不要看见个别的情况就盲目乐观和悲观。越努力,越幸运?这句话从概率和运气的关系来讲,是对的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