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文章结尾处说,有欲望了不一定要放纵,因为不放纵,本身也是一种欲望。
这里的“不放纵”,就是一种反向抑制放纵的,更高层级的欲望。
我们人类常自诩为高级动物,但根本上和其它动物有什么区别?智力当然是一方面,可智力只是一维的,动物们也有智力,而人类中也有智力缺陷的同胞。
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人与动物的关键性智力差异?从思维角度来讲,就是人类进化出了更强的抑制性思维,而动物大多则仅停留在顺势性思维方面。
抑制性思维是理性思维的基础。这里我们说的“抑制”和“顺势”的区别,很大程度就是通过动物本身对“欲望”的反应来衡量的。
简单来说,对于动物们,更倾向于追随即时欲望,想干嘛就干嘛,它们很少会拐个弯,再思考下更长远的打算。例如狮子面对一块肉,它只会想撑si吃个尽兴,“今朝有酒今朝醉”,而不是担心明天我该怎么过?是不是要把食物预留一部分,防止未来几天没有猎物挨饿?
还有的戒友可能发现,有的动物也能未雨绸缪啊,例如松鼠在过冬前,会储备很多粮食。
但其实类似行为,更多也只是一种物种习性而已,是一代代繁衍、传承的结果,而并非主要由个体思考产生。
抑制性思维并不是指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选择的行为。相反,它是指有些事当前明明可以做,不会立即受惩罚,甚至也想做,但却经过思考权衡后选择不这样做。
就像有朋友体重超标,明明还能吃,还想吃,多吃一些暂时也看不出什么变化,但他经过考虑后还是决定住嘴。那么这就可以算一种抑制性思维了,本身食欲是一种欲望,但想要健康却是另一种更高层级的欲望,最终他选择了后者。
戒色也是,想要纵欲、手淫是一种欲望,而且通常情况下不会因为短暂的放纵立刻得到惩罚,所以如果按照动物们的顺势性思维,就会马上妥协了。不过选择戒色就不一样了,这就成了一种为了长远打算,而选择暂时抑制不良欲望的表现,是抑制性思维。
我们经常列举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,从低到高分别是: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情感和归属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。
表面上看,是在解决了低层次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追求更高层级的需求,但倘若我们换个角度看,这每个层级的需求也是代表了不同层次的欲望。例如动物们一般主要是生理和安全需求,有些也会有社群归属感。而对于人类文化社会,生理、安全和情感归属其实是类似于并存的一种需求,本能的都会有一些,而想要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欲望,也经常容易被唤醒。
不过,如何才能实现需求层次的攀升?
我们把需求层次转换成对应的欲望来看。就会发现,想要实现更高层级的欲望,虽然前提是先满足低层次欲望,但反过来,你又需要在此基础上同时对后者进行抑制。
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低层次需求虽然是达到高层次需求的前提,但同时低层次的欲望也会拖累和阻碍你实现高层次的追求。或者说,如果你想达到更高层的追求,那么就要在解决了低层次需求的前提下同时来抑制低层次的欲望。
例如,你能吃饱饭那就够了,可要是因为嘴馋而搭上健康和安全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或者说,你想追求更高的安全需求,那么就要在吃饱喝足的前提下不要去贪吃冒险了,反向抑制住低层次的欲望。
再往上呢?如果想获得情感归属和社交认同,那么就要在必要的时候抑制住生理和安全需求,例如要有担当,和其他人分享利益,为了集体而身先士卒等;再往上为了自我实现也要抛开个人自尊和社会归属感,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,我就要做我自己!
在实现高层次需求的同时,也要反过来抑制低层次的欲望。这才是人类的抑制性思维,也是区别于其它动物,能达到更高层次追求的前提。而不是你单纯的想纵欲就纵欲,想手淫就手淫。如果是这样,那么就始终容易被束缚在低层次附近,难以腾出时间、精力,往更高层次去突破。
所以?戒自己的色,让别人去说吧。 |